试用 Google Web 字体 API

用的是 Molengo 字体,主要看中了这个非称线字体中数字字符高低不同,能比较好的配合页面上称线字体部分的 Georgia 字体。这是称线的 1234567890,这是非称线的 1234567890,自我感觉良好,稍微觉得有点小。改了过后文章正文的方方正正的黑体就变得比较有活力了。没有在正文中用  Georgia 字体,是因为我想统一一下字体族的种类,避免在非称线字体中穿插称线字体。其实是我这个人有点整理癖。

添加字体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在页面 head 里用 link,像这样:
<link href=’http://fonts.googleapis.com/css?family=Molengo‘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一是在 css 文件里用 @import,像这样:
@import url(http://fonts.googleapis.com/css?family=Molengo);

前者要改模板,想想反正要改样式表,所以选了后者。 API 还有个 javascript 的 WebFont Loader,据称可以提高字体下载、加载前后页面的表现。不过英文字体实在很小,下载和加载都是一瞬间的事情,就算有闪烁空白等毛病,也是很短暂的,懒得弄了。等以后有中文的字体了再来整。

ps. 貌似添加了这个东西过后文字部分显示会滞后,感觉浏览器在等字体下载,下载完了才给显示。无奈中国连到 google 的速度和稳定程度都很…所以不用也罢。

听到的一句动听之话

“纷繁世界中往往简单的是对的。”

ps. 其实这句是我杜撰的

ps2. 其实原文是讲压缩感知的

ps3. 其实原文差不多是这个意思,除了没提“纷繁世界”外。原译文是这样的:“寻找那个唯一正确的表示方式的关键在于一种叫稀疏度的概念。所谓稀疏度,是描述图像的复杂性或者其中所缺的一种数学方法。一幅由少数几个简单、可理解的元素(例如色块或者波浪线构成的图片)是稀疏的;满屏随机、散乱的点阵则不是稀疏的。原来在无限多的可能性中,最简单、最稀疏的那幅图像往往就是正解,至少很接近正解。”,来源:[小红猪]填补空缺——压缩感知

今天知道了移轴镜头

很真是很有趣的镜头,可以偏转或者平移镜头轴线。前者焦平面与成像面相交,造成人为的失焦虚化,在长物距条件下实现类似近距拍照中的大光圈浅景深虚化效果,可以把远处的景物拍成模型照的样子。后者则是让镜头的轴线与成像面中心分离,利用镜头的畸变拍一些特效照片,比如模特的大长腿。移轴拍摄能不能成功要看摄影师的空间构想能力和对镜头参数的了解,不然偏转方向、角度不合适选的景观不合理出的片子很假。

QoS 与 共享打印机不可兼得…么?

是这么回事:整了个无线路由,刷的是 Tomato,WAN 口连接原来的办公室局域网,笔记本用无线。原来的局域网内有一台 WinXP 系统改造的打印服务器,使用 Windows 的文件与打印共享功能,可以在笔记本的 Win7 下正常连接使用。如果把无线路由做路由器来用,我的笔记本在路由器后的子网中,可以通过 IP 地址访问打印服务器的共享目录,共享文档上传下载没有问题,但是共享打印机只能看图标无法连接。如果把无线路由做集线器来用,则笔记本网段还是原来局域网的,可以正常使用打印机。可是很不幸,如果是集线器模式,Tomato 比较出色的 QoS 功能貌似不起作用,BT 的时候其他的网络应用会受到影响。如果使用路由器模式,Tomato 能很好的调配 带宽占用,BT 即使满负荷也不会对其他网络应用造成明显影响。同时办公室局域网的网络环境比较糟糕,直接连接的话容易受到各种攻击的影响,比较不稳定,如果藏在路由器之后则情况能改善很多。所以如果要享受较高品质的网络,就要使用路由器模式,如果要使用网络打印机,则要使用集线器模式,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我觉得可能的原因是路由器使用 linux 操作系统,在协议上与 Windows 不是很兼容,所以路由器模式无法连接 WinXP 下的网络打印机。集线器模式下,路由器只是简单的转发有线网的信号,Tomato 的 QoS 被旁路。这让人很郁闷,不知道是本身就有这样的限制还是我什么地方没搞对头,要是谁知道为啥,有个让鱼和熊掌能够兼得的办法,还望赐教,我不胜感激!!

ps. 后来闲得无聊又在路由器模式下拿 IP 连接了几次打印机,居然莫名其妙的成功了。仔细想想应该是办公室电源切换过后那台连打印机的台式机重启过,看来应该是那个机器有问题,可悲的不甚稳定的 WinXP….这下终于解决了一个心病,都能通过 IP 连接那台 WinXP 的机器进行文件共享,那打印共享不可能存在问题。这个 QoS 和共享打印机并没有矛盾哈。不过一定要拿 IP 才能连上,网络邻居里好像找不到那台机器,虽然工作组是一样的,这个跨网段的组件工作组还需要再琢磨琢磨。(2010 年 6 月 8 日更新)

Ubuntu 很棒

好久没用 Debian 了,虽然时不时回忆一下她的好处,但也惧怕那些不得不修改的配置文件,整个什么事情得时不时去 man 一下。跟风试了试 Ubuntu 10.4,没想到那么好用,在我的 x200 上几乎没有任何问题,安装蓝牙鼠标和老网络打印机也完全是傻瓜型操作,和宣称简化电脑使用的 Win7 不相上下(话说在 Win7 下装那个打印机还费了不小周折的说),可以说 Ubuntu 下面日常使用已经不需要接触配置文件了,用户可以专注于用电脑而不是 geek。

可惜汉化做的不是那么彻底,放片儿中文字幕默认用 utf-8 编码,不得不说不是太符合国情;网页上如果出现“宋体”、“楷体”、“黑体”之类的字体,一概不认,还需要修改一下字体配置文件,加上一些别名。另外一个有点费解的是某次“不小心”试图打开一个字幕文件,结果在所在的 ntfs 分区上生成了几万个只有文件名的文件,无法删除,只能用磁盘检查程序修复,这个有点让人心惊胆战,万一把分区搞挂了就惨了。应该整个程序可以指定对 ntfs 文件系统只读。毕竟 ntfs 不是开放格式的文件系统,第三方的写操作我不敢信任。

瑕不掩瑜,必需称赞 Ubuntu 做出的贡献,除了没有 Windows 下大量的商用游戏、ActiveX 应用和某些科学计算软件以外,别的事情貌似都能在 Ubuntu 下搞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