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er 又被封禁了

前不久我还在陶醉于 blogger 的解封,玩了个不亦乐乎,结果还是只玩了一玩,据不太可靠的测试表明近日又全面不可访问了,至少又要需要某些特殊手段了。外国友人自然不会去看那些图形符号般的文字了,所以在国内没法访问也就失去了意义。于是又变回了我的备份区,在那里备份东西倒是可以放心。

话说为什么老去找其他的 free blog 服务商呢?一个比较无聊的原因是 donews 提供的模板实在是有点不尽如人意,不能改变文档结构也就罢了,关键这个结构还乱五六糟,不同种类页面的结构不太一样,而且存在很多的游离于在 <div></div> 中的文字,用 CSS 控制起来简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我花了好长时间才搞成了这个新的界面。不过仿佛 IT 大大们根本就不在乎这些,他们一天忙着体验新的 web、软件应用,忙着琢磨各种各样的古怪理论都还忙不过来呢,呵呵。所以这方面的改进希望是很渺茫的啦。

不过发现用 javascript 的 document.write 居然可以直接写到 <head></head> 里头去啊,太圡亽了我。多亏 dodo 的代码参考,我才想到用 javascript 修改 CSS 的 href 指向用户自定义样式,终于可以不受制于系统给的样式比较自由的创建新样式了。不过要是不开启 javascript 功能的话,我这个界面可真是惨不忍睹,呵呵。用 javascript 修改网页结构真是一件很爽的事情,可惜不会,有时间研究一下。

总结一下:1、blogger又无法访问了。2、用 javascript 可以控制文档结构。

信用卡用起来真是 suang!

我很圡,到最近才得到了自己的信用卡。用起来依然有一种忽悠忽悠的感觉,于是写成:suang!

先是去超市刷了一回,不用掏钱包翻零钱或者接找的零钱,这一点不错。可惜那个签名的机制根没用一样,收钱员根本就不对笔迹。所以知道我为什么圡了吧,地球人都知道这个。等签完字发现没有什么感觉,就跟没掏钱一样。是不是该说 suang 呢?呵呵

其次是网上支付。当然我这个圡人以前是不可能干这个的啦(这次也不是我干的……借给别人用……)。哇噻,那些网上收钱的框框,你只要都照实填了,鼠标一点那钱就哗啦哗啦没了啊!更没感觉。我就觉得纳闷,在客户端根本就没有任何认证的步骤!当然啦我这个卡是可以开通 VISA 验证功能的。

不过那句话说得好: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我就是这样拿我的人品在炫耀啊,呵呵。非要等到还款日把大把大把的钱送到柜台里去才知道什么叫做 suang! 呵呵。不过还款是不是就是到柜台上去交钱呢?圡的我还没试过……

理智啊理智,这就是在 suang! 背后必须时刻绷紧的弦,不然就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思想相悖了。

继续阅读“信用卡用起来真是 suang!”

听讲座的收获

今天听的是有关工业设计的内容。笔记写的很乱,稍微整理后如下:

  1. 对于美的欣赏应该从端着茶杯的闲情逸致中超脱出来,让人们能够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在使用任何一件用品的时候就能得到美的享受。这就是工业设计的一个出发点。
  2. 美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应该是广大的人们的共同财富。
  3. 科技与美术如果不转换为可以为人所用的产品,那么它们就不会有真正的进步,只会是研究人员和设计者的固步自封、沾沾自喜。
  4. 工业设计不只是在外形上的设计。外在的设计叫做美化,只有美化只会带来浪费,并让人沉迷其中。真正的工业设计要以人为本,优化生产过程,进行绿色生产,不但让当代的人得到享受,也要让后代能够去享受。
  5. 我国的工业不能再靠引进了,我们需要自己学习自己设计。如何去做?
    • 名词是个框,把人的思路框住了。当为它加上动词后,就具有了人文气息,其意义就得到极大的扩展。
    • 我们需要跳到外面去看问题: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有对比才有进步。
    • 为了做某个“事”,我们去设计了“物”,于是便成了“器”,“物”有了生命。为了做“事”,所用的“物”是可以替换的,正如我们为了喝水设计了水杯,但是除了水杯我们还可以设计成其他的东西。所以不能为了设计“物”而去设计,是为了做成“事”而去设计。
  6. 科学是获取知识的知识,和艺术一样可以写成:思维 + 语言 + 依据。而我们接触到的科学知识只是用科学获得的一些结果。
  7. 只要由人干的事,就存在艺术,只是抽象的艺术更加典型、集中、强烈。简单的再现人的活动、再现我们的生活不能叫做艺术,简单的说,艺术需要我们“拆开然后重新组装”。
  8. 美是相对的,在特定的环境下,美才能美。
  9. 技术与艺术都应该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应该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同时,要重视其中的矛盾,去解决它;回避矛盾就不可能有进步。这些应该作为设计的核心思想和评价标准。

ps. 我们不但要要求良好的工业设计,同时要要求人们理智的消费,购买自己要用的功能。不然,就算是良好的设计造就的更新,也会成为浪费。

科研、就业与学习的思索

  1. 博士要具备独挡一面领导一群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要会提问题,关键是要抓住人家的中心思想。
  3. 就业不用贪图太高的目标,也不需要看人家做什么就做什么,关键是自己心安。
  4. 走错路是必然的,没关系,两脚分开正常的走路比一字向前的猫步稳当。
  5. 多听讲座是好事,而且十分划算,但是不能什么都听。听什么学什么为的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的杂了到头来什么都记不住也没什么用处。

OpenOffice.org 2.0 初体验 (2005.10.26)

前几天 OpenOffice.org 2.0 发布了,目前还没有中文版,但是我觉得对使用没有什么影响,因为界面显得比较面熟。大致用了一下,感觉不错。他支持 OpenDocument (Google says: The OpenDocument, short for the OASIS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 is an open document file format for saving office documents such as spreadsheets, memos, charts, and presentations. It is being developed by OASIS. The new format is based on, and remains extremely similar to, the XML-based file format developed by OpenOffice.org.), 写的文档可以很方便的转换成为 pdf 格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兼容 MS Office 文档。他还开放源代码,整个 office suit 大小也比 MS 的小很多 (我们其实用不到很多 MS Office 的功能,干嘛费那个劲花巨资买个几百兆的东西装上?)。如果说在使用 OpenOffice.org 上存在着兼容性方面的担心,那是大可不必了,因为至少你可以把其保存的文档(默认的文档格式)后缀改成“zip”,解压后就能得到明文的内容,这时随你用什么文本编辑器都能查看了;以前用 MS Office 编辑的 doc、ppt 之流的东西也可以用 OpenOffice.org 打开,虽然表现形式会有一些变化。相对的,MS Office 文档在使用和传播方面却存在不小的兼容性问题,甚至于不同版本的 PowerPoint 生成的 ppt 都不能很好的相互兼容,更别指望能用记事本看文档的内容了。所以又免费又稳妥的东西为什么不用呢?

继续阅读“OpenOffice.org 2.0 初体验 (2005.10.26)”